原文作者:张晓旭 全文链接:https://www.vbdata.cn/1518986392
内容摘要
自20世纪70年代起,动物源胶原蛋白就开始应用于面部轮廓畸形治疗,但动物源胶原蛋白产量有限、在体内维持时间短,且存在免疫原性的问题。近年来,随着蛋白重组技术发展,重组胶原蛋白因弥补了动物源胶原蛋白的多个短板,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。
市场表现:
2024年上半年,锦波生物旗下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“薇旖美”大卖,实现6.03亿元营业收入,同比增长90.59%,扣非归母净利润达3.04亿元,同比增长近200%。巨子生物上半年总收入25.4亿元,同比增长58.2%。
一级市场:
在融资难大背景下,2023年至今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共有投融资13起,其中一半在2024年,除了福莱明生物,更有君合盟、湘雅生物等在2024年以来连续完成两轮融资。看好重组胶原蛋白的投资方,除了銘丰资本、千骥资本等大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外,还包括通化东宝等产业资本,以及镜湖资本专注于天使投资的专业机构。同时,多起融资的单笔交易金额过亿,体现出资本市场对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信心。
2023年以来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投融资事件
资料来源:动脉橙数据库
终端产品:
尽管三类器械仍然稀缺,仅有锦波生物两款产品获批,但已有众多企业正在追赶,按照已公布的研发进度,预计2024年底至2025年将迎来一波拿证高峰。
原料方面:
福莱明生物、君合盟、东万生物、创健医疗等企业攻克技术难题,在重组人胶原蛋白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。重组胶原蛋白在不同类别和型别上的产品与技术飞跃,意味着未来能构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注册方面:
按照国家药监局《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》,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分为三大类,即:重组人胶原蛋白、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。近两年来,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发展最快,目前已进行主文档登记最多的也是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。据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原材料主文档登记信息显示,截至2024年8月22日,共有34个重组胶原蛋白原材料产品完成了登记,其中多达23个为2024年登记。大量原材料完成主文档登记,意味着更多企业具备原料量产能力,为终端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多选择。其中多为A型重组I型III型胶原蛋白,福莱明生物是唯一注册B型和重组类胶原蛋白的企业。
已进行医疗器械原材料主文档登记的企业和产品
资料来源:国家药监局
原文作者:张晓旭 全文链接:https://www.vbdata.cn/1518986392
免责声明:本文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文作者和原文媒体。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